汪精衛如何傳承其詩藝?

wjwchinanews公布, 書籍內容, 活動

汪精衛紀念託管會與八荒圖書合作出版《汪精衛詩詞彙編》全二冊,新書將於9月2日台北紀州庵上預先限量發售先行印刷本,全球發行日子亦將來臨。 《汪精衛詩詞彙編》平裝單行本與《汪精衛詩詞新編》有何差別? 《汪精衛詩詞彙編》乃2019年版本的增補版,全書共分二冊,並在2019年版100多頁手稿基礎上,再增添約200頁家人舊藏的汪精衛詩詞手稿、珍貴書畫,讓讀者能一窺汪氏書法藝術,並更深入了解汪精衛內心及行文運思的創作過程。 為什麼汪精衛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詩人之一? 近代名家如錢鍾書、陳衍、余英時、葉嘉瑩等,皆稱頌汪氏詩詞造詣,其親信曾仲鳴於1930年出版的《小休集》跋云:先生之詩雖自以為與革命宣傳無涉,不欲出而問世,然其語胸次之涵養與性情之流露,能令讀者往往愛不忍釋。曾仲鳴然則汪精衛為何能寫出情真意切,獨具巧思的作品?答案就藏在《汪精衛詩詞彙編》中,下冊近300頁的詩詞手稿,毫不保留地呈現汪氏創作脈絡,赤裸裸地揭示其天才般之想法,讀者可從同一詩詞多個不同版本中,見證一首又一首傳世不朽之名作誕生過程。閱讀各種字詞取捨、替換之經驗,恰如一位傳奇詩人親自指點及傳授詩藝般,是絕無僅有之機會。 汪精衛女婿何孟恆閱讀筆記有何獨特之處? 《汪精衛詩詞彙編》上冊有汪精衛家族私人輯錄出版、收藏的《雙照樓詩詞藁》,並附有汪氏女婿何孟恆(1916-2016)閱讀筆記,何氏作為汪精衛家族的核心成員,其對詩詞之註釋,以及汪氏創作當下背景之展述,為現代讀者呈現出一位更為立體、鮮明的汪精衛,而這些獨有理解是旁人無可比擬的,故本作是認識、研究汪精衛不可取代的重要參考資料。九月二日座談會,免費公開給大眾報名,我們台灣見!立即購買電子書《汪精衛政治論述》匯校本:汪精衛手稿有史以來第一本電子書,內容涵蓋汪精衛1905年到1944年的政治生涯,為最能囊括汪氏一生政治思想的文章選集。GOOGLE PLAYAPPLE BOOKS閱讀更多《汪精衛南社詩話》增訂本:南社詩話最完備的版本,收錄汪氏132頁「南社詩話」手稿掃描,內容涵蓋二百多名南社社員遺作、逸事及詩論等,與謄錄文字併陳展示,是研究民國時期文學社團、知識分子網絡及革命文學不可缺少的史料。GOOGLE PLAYAPPLE BOOKS閱讀更多《此生何所為——汪精衛亂世抉擇》:共收錄365句民國著名人物汪精衛的名言,把蘊藏在汪氏言辭間的人生哲理推而廣之,讓讀者體會汪氏在文化、政治、民生、愛情等各個領域上的思想智慧,乃鑽研民國歷史者之入門作,逐步引領讀者深入研究汪精衛文獻。一本書也能看盡一個大時代。GOOGLE PLAYAPPLE BOOKSAMAZON閱讀更多《一場戰爭的開始》:翻譯自 Through China’s Wall 最末六章,由享譽盛名的美國作家格蘭姆·貝克以見證者之身份,親述1937年引發中日戰爭的蘆溝橋事變,並由何孟恆以秀麗文字翻譯。GOOGLE PLAYAPPLE BOOKSAMAZON閱讀更多

陳貞慧與汪精衛

wjwchinanews編者的話

此幅扇面應該是汪精衛現存最早的書法,兩側裱邊更有汪氏的題字。距今忽忽三十二年矣。國事則滄桑屢易,人事則死生契闊,而此箑獨完好如初。汪精衛1909年,汪精衛於扇面題詩一首,1940年又在裱邊兩側題字,前後兩者橫跨三十二年,是汪氏作品中,罕有能一同展示出汪氏書法變化的作品,而內容上更具有多重意義: 這扇面是汪精衛贈予摯友曾醒(1882-1954)女士的禮物,曾醒不但是同盟會會員,更是謀刺攝政王的成員之一,她與汪氏相交莫逆,以姊弟相稱。在扇面上,汪精衛題有《木蘭詩》一首,並在題字上點出中國歷代從軍的女性,借木蘭代父從軍、女子保家衛國的故事,讚頌中國女性對革命的努力。最後,汪精衛甚至以「妹貞慧」自署,展露出難以在他政論文章上看見的幽默。 1940年,汪精衛見曾醒特地把當年贈送的扇面裝裱,故又題字於兩側。在左側的題字上,汪精衛進一步解釋他為何會以「貞慧」署名,原因是「貞慧」廣東話音同汪氏筆名「精衛」,故他特以「貞慧」之名化作女子致函給曾醒,而事實上「貞慧」也並非完全是女子的名稱,明末清初時便有一位男性散文家名為陳貞慧(1604-1656),其兒子陳維崧(1626-1682)更是當時的著名詞人,他的作品集《湖海樓詞》,汪氏亦有從中挑選成集。 在右側的題字上,汪精衛回憶1909年與曾醒等親友在日本的生活,以及他們謀刺攝政王時的行程。關於汪精衛曾醒的資料,請參閱《汪精衛生平與理論》頁495-496。 透過分析《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的一手文獻,讀者將可以發掘出更多類似的新線索、新發現。此幅扇面應該是汪精衛現存最早的書法,兩側裱邊更有汪氏的題字。 距今忽忽三十二年矣。國事則滄桑屢易,人事則死生契闊,而此箑獨完好如初。汪精衛 1909年,汪精衛於扇面題詩一首,1940年又在裱邊兩側題字,前後兩者橫跨三十二年,是汪氏作品中,罕有能一同展示出汪氏書法變化的作品,而內容上更具有多重意義: 這扇面是汪精衛贈予摯友曾醒(1882-1954)女士的禮物,曾醒不但是同盟會會員,更是謀刺攝政王的成員之一,她與汪氏相交莫逆,以姊弟相稱。在扇面上,汪精衛題有《木蘭詩》一首,並在題字上點出中國歷代從軍的女性,借木蘭代父從軍、女子保家衛國的故事,讚頌中國女性對革命的努力。最後,汪精衛甚至以「妹貞慧」自署,展露出難以在他政論文章上看見的幽默。 1940年,汪精衛見曾醒特地把當年贈送的扇面裝裱,故又題字於兩側。在左側的題字上,汪精衛進一步解釋他為何會以「貞慧」署名,原因是「貞慧」廣東話音同汪氏筆名「精衛」,故他特以「貞慧」之名化作女子致函給曾醒,而事實上「貞慧」也並非完全是女子的名稱,明末清初時便有一位男性散文家名為陳貞慧(1604-1656),其兒子陳維崧(1626-1682)更是當時的著名詞人,他的作品集《湖海樓詞》,汪氏亦有從中挑選成集。 在右側的題字上,汪精衛回憶1909年與曾醒等親友在日本的生活,以及他們謀刺攝政王時的行程。關於汪精衛曾醒的資料,請參閱《汪精衛生平與理論》頁495-496。 透過分析《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的一手文獻,讀者將可以發掘出更多類似的新線索、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