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十二月二十八日雙照樓即事〉(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21) 何孟恆在《雙照樓詩詞藁》讀後記前言中,以汪氏詩詞觀汪精衛與陳璧君之感情,他說(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2):以「雙照」顏其樓,以樓名其詩,作者明顯地提出一個啟示,就是他十分珍重自己的伉儷之情……從詩詞領略二人情愫,殆非尋常夫婦關係所能概括。何孟恆「雙照」出自杜甫寫給妻子的詩作〈月夜〉,當中詩句「雙照淚痕乾」,點出自己與妻子間,對彼此的思念,恰如汪氏夫婦,往往為了國事,聚少離多。汪精衛曾言(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XXII):真正能夠代表我內心的就是『雙照樓』詩詞。汪精衛在《雙照樓詩詞藁》中,單是陳璧君的表字「冰如」便出現了不下三十次,如〈金縷曲〉、〈念奴嬌〉、〈八聲甘州〉、〈高陽臺〉、〈六年一月自法國度海至英國復度北海歷挪威芬蘭至俄國京城彼得格勒始由西伯利亞鐵道歸國時歐戰方亟耳目所接皆征人愁苦之聲色書一絕句寄冰如〉及〈綺羅香〉等。(分別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20、46、49、50) 其中作於1916年的〈六月與冰如同舟自上海至香港冰如上陸自九龍遵廣九鐵道赴廣州歸寧余仍以原舟南行舟中為詩寄之〉,當中詩句「風帆終是無情物,人自回頭舟自前」(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19),言簡意賅地寫出作者不忍與妻子別離的矛盾之情。 然而兩位終非一般夫婦,在國事面前,更是惺惺相惜的革命志士,如〈二十五年結婚紀念日賦示冰如〉,當中一句「志決但期能共死,情深聊覆信來生」(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70)更顯出二人在國難當前,同心為國的感情,是以何孟恆在讀後記中云:二人共命人間,同心同志,互相勉勵,清輝「雙照」之情,令人低徊諷誦,景仰不已。何孟恆透過分析《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的一手文獻,讀者將可以發掘出更多類似的新線索、新發現。若想了解更多汪氏夫婦的關係,請參看女婿何孟恆於《汪精衛生平與理念》「回憶汪精衛」中的憶述。
讀書與創作——汪精衛一眾的囚禁生涯
圖為汪精衛《南社詩話》親筆手稿,部份謄錄如下:「蓋精衛在北京獄中,始學為詩。當時雖鎯鐺被體,而負擔已去其肩上,誠哉其為《小休》矣。囚居一室,無事可為,無書可讀,舍為詩外,何以自遣?」見《汪精衛南社詩話》,頁76。詩云,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旨哉斯言。人生不能無勞,勞不能無息。長勞而暫息,人生所宜然,亦人生之至樂也。而吾詩適成於此時。故吾詩非能曲盡萬物之情,如禹鼎之無所不象,温犀之無所不照也。特如農夫樵子,偶然釋耒弛擔,相與坐道旁樹蔭下,微吟短嘯,以忘勞苦於須臾耳。因即以小休名吾集云。汪精衛這是汪精衛收錄在《雙照樓詩詞藁》中《小休集》的自序(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7),該詩詞集是汪氏於1910年謀刺攝政王被捕入獄後,在頸、手、足三處均被扣上鎖鏈的情況下(見《汪精衛生平與理念》頁222)所開始創作的。而何孟恆在《雙照樓詩詞藁》讀後記中形容《小休集》時說(見《汪精衛詩詞新編》頁2):不過讀者不會以為是休閑遣興之作,把它輕易放過的。因為一開始即是份量沈重的獄中詩,揭開了作者從事革命的心迹。而真能放開懷抱,心無罣礙的作品卻為數不多。何孟恆抗戰後,三萬多人因「漢奸」之名被牽連入獄*,與汪政權有關之人物亦被囚禁。何孟恆作為女婿,與陳璧君等在廣東一同被禁,及後被判入南京老虎橋監獄服刑,陳璧君則被判入蘇州獅子口監獄,後來再轉至上海提籃橋監獄。何氏曾回憶當時的獄中生活(見《何孟恆雲煙散憶》第十八章〈樊籠〉,頁166):要排遣此中歲月,最有效的莫如讀書。於是整座老虎橋監獄的氣氛變得仿如黌宮,到處都是讀書聲。尤其是日落黃昏之時,低聲吟哦,高聲朗誦,內容遍及古今中外,諸子百家,駢散文章,詩詞歌賦,無不包涵。獄中讀書,本屬常見,沒有甚麼特別,可是偌大的一座監牢,一時充滿讀書人士,想來這種情形以前未曾有過,以後怕也未必會再出現罷。何孟恆這段囚禁歲月,汪政權諸人寄情讀書,並進而涉獵創作,而這些未為人知的作品終於伴隨《獅口虎橋獄中寫作》的出版首次面世。本書不但紀錄了獄中的生活,更展露了同囚相互之間的感情,如陳璧君,她在被囚15年的生涯上,既要面對丈夫汪精衛的辭世,又要忍受骨肉分離、親屬處刑,同時又抱病在身,一腔情感最終寄託在詩詞上。她不但抄錄汪精衛的《雙照樓詩詞藁》送給曾相助她的朋友,更寫下多首作品,如本書便首次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發表陳璧君於1948年8月所作的〈懷四兄〉(見《獅口虎橋獄中寫作》頁237),當中四兄即是汪精衛。 本書更收錄了汪精衛與詞學大家龍榆生批註的《靖節先生集》、龍榆生受同囚於蘇州獅子口監獄的陳璧君邀請、鼓勵下輯錄的宋代詞選、龍氏著作《詞學十講》的最初稿本《倚聲學》、龍氏手書汪精衛〈革命之決心〉,以及陳璧君等二十六位囚友的獄中之作,當中包括同囚七人為鼓勵何孟恆,並為他送行而寫的創作,以及其他私人通信等,這些內容以何孟恆收藏為基礎,涵蓋古今,包羅萬有,更重要的是,為抗戰後獄中所發生的歷史補上重要的拼圖,文獻學專家梁基永博士說: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組織了一個特別法庭,將他們(汪政權)大部份人關進監獄……這些人在獄中如何生活,如何在極有限的通訊自由下傳遞訊息,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今次我們看到「獄中寫作」,由於是何孟恆先生親歷監獄生活……我認為其史料價值非常高。梁基永透過分析《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的一手文獻,讀者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不僅能繼續擁有豐富的閱讀經驗,更可以發掘出更多新線索、新發現,留守家中閱讀的朋友千萬不容錯過!* 孟國祥、程堂發,《懲治漢奸工作概述》,《民國檔案》1994年第2期:1945年11月至1947年10月,各省市法院審判漢奸結案25155件,判處死刑369人,無期徒刑979人,有期徒刑13570人,罰款14人。楊天石,《伸張國法的歷史嚴懲——抗戰勝利後對漢奸的審判》,《人民法院報》2015年9月11日:至1946年10月,國民政府共起訴漢奸30185人,其中判處死刑者369人,判處無期徒刑者979人,有期徒刑者13570人。至1947年底,起訴人數增至30828人,科刑人數增至15391人。此外,由於中共解放區也同時進行了大量的懲奸活動,因此實際受到審判和懲處的漢奸,大大超過此數。
《汪精衛詩詞新編》內容精要
我們將陸續介紹《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內容,今期電子報將為讀者獻上《汪精衛詩詞新編》的精要內容: 《汪精衛詩詞新編》作者:汪精衛序文:鄧昭祺讀後記編著:何孟恆規格:精裝 / 272頁 / 19 x 26 cm / 全彩語言:繁體中文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書內有《雙照樓詩詞藁》全部詩作、從未面世的134張詩詞手稿,並增補了13首未收入「雙照樓」的作品。更是汪氏詩詞出版以來,首度於目錄羅列出每首詩詞題目,又把「雙照樓」作品與何孟恆編撰的讀後記上下併陳展示,讓讀者在同一頁下,既可細閱作品,同時能取得字彙的註釋、汪詩創作背景,是迄今為止,最接近汪氏內心和本意之集大成者。本書依順序共可分為六大部份: 第一、《雙照樓詩詞藁》全目錄本書是「雙照樓」詩詞出版以來,首本於目錄羅列出每首詩詞題目,並附上手稿頁碼的汪精衛詩詞集,方便讀者隨時搜索喜愛的詩詞,並與手稿比照閱讀。 第二、鄧昭祺序由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鄧昭祺院長撰文,首次以汪精衛 「雙照樓」詩詞手稿作切入,不僅説明了汪氏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並由此剖析其内心及行文運思的演變過程。第三、編輯前言說明本書所收錄之各項內容以及全書的編輯凡例。 第四、《雙照樓詩詞藁》及讀後記本書所收錄的《雙照樓詩詞藁》,是以汪精衛長女汪文惺珍藏、長子汪文嬰於1950年代在香港出版的《雙照樓詩詞藁》(稱「永泰版」)為藍本,並加上汪氏幼子汪文悌2004年翻印本補輯之內容,其上還有汪文惺認為「必背」、何孟恆認為「必讀」的標誌,以及何氏的閱讀筆記。他為汪氏詩詞加註,當中包括交代寫作背景之題註,字彙解釋以及當時文學名家的評論。 第五、《雙照樓詩詞藁》雧外十三首從未收入「雙照樓」的詩詞,由汪氏姻親何秀峰(何孟恆父親)及其弟何英甫書法抄寫。據何孟恆說,汪氏認為這些詩作「不夠雅」,故沒有收進《雙照樓詩詞藁》中。 第六、詩詞草稿首次公開汪氏134頁詩詞手稿(原稿為汪精衛、曾仲鳴後人收藏),何孟恆言:「此為《掃葉集》原稿之一部,詩人吟詠,未必原稿,求窺全豹,殆不可解,而斷錦零縑,尤覺珍貴。〈春雨〉及〈過巫峽〉諸作,集中未載,更可補刊本之不足。」 Wang Jingwei Poetry – Newly EditedAuthor: Wang JingweiPreface: Chiu Kay TangDuhouji Editor: Ho Mang HangFormat: Hardcover / 272 pages / 19 x 26 cm / Full color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Publisher: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Wang Jingwei Poetry – Newly Edited is the mos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