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自汪兆鏞(1861-1939)所編的《山陰汪氏譜》,本書以世系為表,記錄汪精衛世代家族之事跡,上有何孟恆註釋。汪精衛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便奠定了深厚的文學根基,其家學之淵源至今仍有跡可尋。 據汪氏兄長汪兆鏞所著的《山陰汪氏譜》,其十二世祖為明代進士汪應軫,著有《青湖文集》,曾祖父汪炌(1756-1832)曾敕封文林郎,祖父汪雲(1786-1844)亦是舉人,曾任遂昌縣訓導,父親汪琡(1824-1897)曾任幕僚,而汪氏幾位兄長兆鏞、兆銓(1859-1929)、兆鋐(1878-1903)、兆鈞(1879-1901)亦是博學之士。 汪精衛文學根基即由此而起,其詩學之啟蒙更是受益於著名學者先叔父汪瑔(1828-1891)的《隨山館詩簡編》,汪氏自言:隨山館詩簡編,兆銘十二三歲時讀之至熟,今日粗解詩道,皆私淑於先叔父者也《汪精衛生平與理念》頁521後來汪氏亦將其所學傾囊相授予後輩,「十弟」曾仲鳴(1896-1939)則是其中表表者,其《頡頏樓詩詞稿》亦盡顯憂國情懷。汪精衛以後之子侄輩,如汪屺、汪宗準等,亦承續家學,工詩善書,且有自己之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