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頏樓主」曾仲鳴贈詩冊予何孟恆母親李凌霜,看其字跡與汪精衛相似。
曾仲鳴(1896-1939),曾醒(1882-1954)之幼弟,方君璧(1898-1986)之夫。排行第十,汪精衛(1883-1944)稱他「十弟」或「仲弟」。於曾氏而言,汪精衛除了是兄長外,更是良師益友,不僅教授他國文與歷史,更親自指導他作詩和習字。1966年,方君璧將曾氏遺作附以她自己所作,合印成《頡頏樓詩詞稿》,頡頏樓正是曾仲鳴的樓名。
1912年,汪精衛夫婦到法國求學,定居蒙特爾城,曾仲鳴、方君璧等亦一同跟隨,宛如一大家庭,而後輩中,仲鳴稍為年長,更要照顧其他孩子。1962年2月15日方君璧致何孟恆(1916-2016)、汪文惺(1914-2015)函中,便有提及這一段時期,汪氏對他們的指導(見《汪精衛生平與理念》頁441-464):
汪先生親教我們中文,每次也必教幾首詩,我們的中文全靠他的苦心始有一點增益。 方君璧
曾仲鳴雖在法國修讀化學,但愛好文學,曾先後得法國波鐸大學化學學士及里昂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而他亦不時會寄詩作給汪氏審閱,如1919年7月10日,汪精衛致函曾醒、方君瑛(1884-1923)、曾仲鳴、方君璧,信中談及國事之餘,亦不忘指點曾氏詩作(見《汪精衛生平與理念》頁366-367)。
曾仲鳴回國後,更被任命為汪氏之秘書,自始一直伴隨在汪氏身邊,為他打點一切,二人為國事奔波,憂國憂民之情感可謂同出一轍,曾氏不少作品更是在汪氏身邊時所作,如《頡頏樓主詩冊》中的〈隨四兄德昭兄至朱亞里斯白岡上待月〉,當中「四兄」便是指汪精衛:
日落晴空暮影長,搖搖羣樹蕩奇光。漸看天末疎星滅,忽見雲端一月黃。萬籟爭令城寂寞,三人坐到夜蒼茫。此時強作消愁語,風景依稀似故鄉。曾仲鳴
1939年3月20日,河內暗殺事件發生,奉命暗殺汪精衛的殺手誤傷了曾仲鳴夫婦。曾仲鳴胸腹中了多鎗,3月21日下午4時,不治逝世,曾氏作品自始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