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汪精衛1937年1月10日在歐洲歸國途中時手書的〈對於僑胞幾句話〉,全文見《汪精衛政治論述》頁216及附錄頁432。部份手稿更打印在《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的書盒上。《汪精衛與現代中國》書盒印有〈對於僑胞幾句話〉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海外華僑在其中擔任重要角色。早於1905年成立之初,同盟會的工作便注重在組織和宣傳上,當時汪精衛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主要撰稿人,宣傳文字大都出自他之手,他又以卓越的文筆及出色的口才四處宣揚革命,對革命在海外流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從1907到1910年間,汪精衛與孫中山在南洋宣揚革命,並收獲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支持。他們的努力早見諸在不同的記載上,以下則是源於汪精衛自身的紀錄。1907年4月,汪精衛到香港與孫先生會合,他們先是前往安南,經西貢、海防抵達河內。當時南洋各地有黨部組織的只有新加坡和檳榔嶼兩地,此後每到一處即由汪精衛負責宣傳與組織,如汪氏在「自傳草稿」第八頁所述:自我去後,每到一處,如已經有黨部者則擴充之,無黨部者,則另設立。在此幾年間我在安南、英屬南洋、荷屬南洋,及暹羅等地成立一百幾十個黨部,黨部的黨員之成分以中小商及工人為最多,大商家亦有加盟者。汪精衛,《汪精衛生平與理念》209頁在這些努力下,華僑捐款成為革命軍起義軍餉來源的十分之九,更有許多華僑受到宣傳而自動回國參加革命行動,當地學校與報章機構亦被動員一起宣傳,黨員因此不斷增加。詳細可見《汪精衛生平與理念》頁6-24、209頁。 在汪氏寫給海外華僑的作品中,有兩封信最為人熟識,分別是〈與南洋同志書〉(見《汪精衛政治論述》頁30)與〈致南洋同志書〉(見《汪精衛政治論述》頁59,手稿掃描見頁413)。汪氏亦於1937年1月10日手書〈對於僑胞幾句話〉一文。 當時汪精衛正值在歐洲治療1935年11月1日遇刺後的槍傷,後來因「西安事變」回國,文章正是在歐洲歸國途中時所寫。而在這長達九頁的文章中,汪精衛鼓勵海外華人在這困難時刻,不要灰心,並應繼續團結為中國未來努力。詳細可見《汪精衛生平與理念》頁121-122。為中國之獨立自由,盡最大之努力,雖然無可樂觀,但也不必悲觀。汪精衛,〈對於僑胞幾句話〉透過分析《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的一手文獻,讀者將可以發掘出更多類似的新線索、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