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汪系報刊的荊棘與險阻

wjwchinanews編者的話

《中央日报》(昆明)1941年08月11日報導

《中央日報》(昆明)1941年08月11日報導上海中華日報館被炸一事。

新聞自由得來不易,若要發出不同的聲音,不獨會面臨專權者打壓,報刊機關黨同伐異,更要承受真槍實彈的攻擊,此中種種,汪精衛派系報刊也一一經歷過,如何堅守悍衛,成為其中關鍵。

自汪精衛主張與日和談以來,與汪氏相關的報章,如《南華日報》、《中華日報》等每每遭受打擊,正如以下幾例:1938年12月30日,香港《南華日報》正式發表汪精衛之〈艷電〉,並連日來報導他的行動。1939年1月14日,重慶政府以《南華日報》持反蔣介石態度,觸蔣忌諱,故下令全國郵局停止寄遞《南華日報》,並把中央宣傳報駐港特派員兼任該報編輯的林柏生與梅思平免職。和議的討論因此受到箝制。1月17日,林柏生更在香港遭到鐵錘襲擊,重傷昏迷。

《中華日報》也多次遭到襲擊。先是1940年10月2日,上海天后宮橋中華日報館發現有炸彈,幸未爆炸。10月10日,又有人向上海河南路中華日報舊址投擲兩杖炸彈,其中一個當場爆炸,將部份機器破壞。1941年8月9日中華日報館機器房有人預置定時硫磺彈,爆炸後,多名工友受傷,其中侍衛馬西永左臂炸斷,性命危殆,報章被迫停刊。

儘管荊棘滿途,《南華日報》、《中華日報》等在反反覆覆的停刊間,仍竭力發表不同的聲音,這些文字、演講、行動得以隨著報刊出版而被保存、記載,直至今日仍能在中國歷史文獻總庫上公開,讓今人可閱讀民國歷史主流外的另一種聲音。

透過分析《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的一手文獻、124頁「自傳草稿」以及它們相應的膽錄文字,讀者將可以發掘出更多類似的新線索、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