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汪精衛紀念託管會與八荒圖書攜手製作的《汪精衛南社詩話》增訂本會於2023年1月31日正式出版,現時以7折優惠公開預購。
甚麼是南社?與汪精衛又有何關係?
革命黨人所能勇於赴義、一往無前、百折不撓者,持此革命文學以自涵育,所以能一變三百年來淹淹不振之士氣。使即於發揚蹈厲者,亦持此革命文學以相感動也。汪精衛〈南社叢選序〉
「南社」正是清末一群文人以排滿與革命為目的而組成的文學團體,由柳亞子、陳去病和高旭於1909年發起,取名特與北滿對立。從成立到1923年解散,社員共達千人,且在政治、教育、翻譯乃至科學諸多領域建樹良多。汪精衛於1912年赴法前遞交入社書,正式成為「南社」一員,1923年新「南社」成立之後,汪精衛繼續參與活動。1930、31年間汪精衛以「曼昭」為筆名在香港《南華日報》連載「南社詩話」,內容涵蓋二百多名南社社員遺作、逸事及詩論等。
為什麼我們要讀《汪精衛南社詩話》增訂本?
死者已矣,其精神所寄,存於文學,常能發其光焰以為後人導;其猶生存者,則負中華民國之重以前趨,不達其所新之境必不蹶然以止,庶幾所謂死者復生生者不愧者歟。汪精衛〈南社叢選序〉
本作旨在提供研究「南社」、汪精衛及探討民國初期文化、政治與歷史的原始材料,並讓淹沒於歷史洪流中的先賢面貌與文學創作得以重見天日,讓今人通過以志事為先的文學創作,一覽革命志士百折不撓之精神。除此文學價值外,詩話更詳細記載了社員之間的革命經驗,如孫中山、趙伯先、秋瑾等革命領導人的軼事,當中有些史實更是從未被史書披露,如第十一則錄汪精衛辛亥九月獲釋出獄的原因與相關人物、第三十三則錄湖南志士陳天華與孫中山會面時痛哭的情況及第三十五則錄民十三年以後無政府黨對國民政府的威脅等。讀者可與《汪精衛與現代中國》系列叢書互相印證,或能還原更多珍貴真相。
《汪精衛南社詩話》2019年已出版印刷本,為什麼還要製作增訂本電子書?
「南社詩話」刊行已久,原刊《南華日報》已逸,《中華日報》重刊時又因各種緣由誤將原文打散,以至讀者難以掌握詩話原貌,後來者曾以僅有的材料作不同編輯,惟始終欠缺一份足以一槌定音的文獻根據,至2019年《汪精衛南社詩話》出版,首次公開汪氏以「曼昭」署名的132頁南社詩話鋼筆手稿後,方才使詩話內容擺脫前曾困境,讓研究再多一重確鑿的根據。是次增訂本更在印刷本的基礎上,重校了手稿內容,並經編輯搜羅各種材料及仔細校對後,再得手稿以外共十二則內容,使讀者得覩最完整的「南社詩話」。本作於製作上更兼具電子書的方便功能,包括可以全文檢索、提供書籤和註記等,更可隨意放大汪氏手稿觀看,方便攜帶之餘,讓讀者不論何時何地均可盡情閱讀。
《汪精衛南社詩話》增訂本還有甚麼研究價值?
現今對南社的研究成果豐碩,惜礙於「南社詩話」過往的討論多集中在曼昭身份上,惟本作推出後,研究的重心當重新聚焦回文本之中,汪精衛文學根柢、政治身份、歷史背景將成為研究詩話的不同方向,而詩話對其時其人的評論,對不同作品看法亦能與汪氏自身作品相互印證。再者「南社詩話」中輯錄、引用的詩作與現今流傳的版本更不盡相同,讀者可通過比較詩話正文及校訂資料的版本,發掘詩人不為人知的一面,繼而得出獨屬自己的新發現。